讓生命有意義 陳椒華不言放棄

人物/讓生命有意義 陳椒華不言放棄

2012/4/17 中央社
志工系列報導(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7日電)
 
「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,最重要的是做有意義的事且不輕言放棄」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,16年前投身環保運動,歷經病痛、遭黑道毆傷,仍堅持捍衛台灣環境正義。

1990年代,「核四公投」和「反七輕興建」等議題在中南部帶動話題風潮,當時30多歲擔任教職的陳椒華,已嫁作人婦育有兩子,雖考上台灣大學博士班,顧及孩子年幼而放棄進修。

陳椒華見當時環保運動方興未艾,轉而投入社會服務,參與核四公投志工培訓,舉辦多場反核活動,從原本對環保社運的陌生人,進而成為環團幹部,憑學術專長在台南成功推動「廚餘回收再利用」、催生「選舉廣告物管理規範」直到「反七輕」工作,在為地方生活議題發聲中嶄露頭角。

如此堅持到底的精神,緣起於陳椒華單純的覺得,「從事研究工作,再怎麼難的事情都能做,為什麼環境保護這麼簡單,卻做不起來呢?政府若不做,我就做給他們看。」

2005年,陳椒華身體微恙,出現記憶衰退、褪黑激素降低、莫名頭疼劇烈癥狀,尤其當她在任教辦公桌附近及家中某一角症狀特別明顯。她的右胸在不明原因下先後長出數顆纖維瘤,由身為外科醫師的丈夫為她親自動刀治療。

身體出現的警訊促使陳椒華追根究柢調查,她發現原來是有高壓電纜出現在生活周遭,上述癥狀正是暴露在高電磁場環境下的敏感特徵。「原來我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,長時間暴露於劑量超高的電磁輻射環境中已近3年」。

於是她催生「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」,於2007年成立至今。在陳椒華的帶領下,協會宣導電磁波危害,教育民眾相關資訊,並持續監督立法及相關行政單位建立「電磁波安全規範」。她坦言,「未來的路途仍很漫長」,看到越來越多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更令她憂心。

電磁波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「2B致癌物」,現代人把智慧型手機握在胸前看、拿到耳邊聽。陳椒華認為,電磁波比游離輻射還危險,大家都知「萬一」核電廠爆炸很危險,但「長期」暴露在電磁波下,引發器官病變,是看不見、不知情、難證實的危害,恐怕更危險也更嚴重。

除電磁波危害,陳椒華也關注水資源。她花了數年時間,關注紛擾近10年的台南東山永揚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案。該區位於烏山頭水庫上游區,因她舉證歷歷不宜開發,並連同地方環團力量發動抗爭,使永揚廢棄物掩埋場,遲遲未能取得營運許可。

投資鉅資的永揚被逼急了,在2011年3月唆使黑道遣入台南環保聯盟辦公室持棍棒毆傷陳椒華。「一位女人因保護環境而被打」引發各界關注,促使該案隨即在次月撤銷環評。

雖然是人人稱羨的醫師娘,但陳椒華從1995年走上環保社會運動後,她的角色越來越多。先後擔任台南環保聯盟常務理事、台灣環保聯盟會長、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、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等職。

多重角色的她,沒有卸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副教授的教職,洗衣燒飯的主婦職責也沒間斷,「即使蠟燭多頭燒,有時也的確忙不過來,但只要是對的事、該做的事,我很堅持繼續做下去。」

陳椒華說,許多未能解決的環境問題,需仰賴專業知識與人力才能處理,環保組織也才能成熟運作,使命感讓她不曾思考在捍衛環保的工作中退休。她期盼,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志工行列,為環保發聲。